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宁夏日报周刊 -> 民生周刊
爱抱怨,是一种慢性心理疾病
2020-01-08 07:17:03   
2020-01-08 07:17:03    来源:宁夏日报

  翟女士坐在我对面,就像一个负面情绪喷射机,不停地吐露心中沉积的不快:孩子不听话、领导不好处、丈夫不理解、工作不好干,体检报告中的子宫肌瘤和乳腺结节又让她担忧不已……“我怎么这么倒霉,我到底做错了什么……”翟女士掩面哭泣的时候,仿佛指缝间流出的眼泪都是灰黑色的。

  毫无疑问,眼前的翟女士是需要安慰、需要支持、需要帮助的,只是,她选择了用抱怨的方式来表达。生活中,像翟女士一样的人不在少数。他们通过抱怨缓解压力、抒发愤怒、难过等负面情绪;或者,把抱怨当成一种委婉求助的方式,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。看起来,抱怨貌似并不是一件坏事。

  然而,生活中有更多人,他们的抱怨只是在挑剔、变相发泄不满。他们似乎对每一件事都有意见,从早上睁开眼睛到入睡,抱怨就没有停下。过度抱怨是得不偿失的发泄,它不会让事情得到改善,反而会让身边能提供帮助的人失去耐心和信任。当人们开始抱怨时,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缺陷上面,像一个喷射负面情绪的大怪兽,让身边人的心情也跟着变糟糕。自己得不到想要的帮助,还会给别人添堵。可以说,这样的抱怨是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。

  爱抱怨,其实是一种慢性的心理疾病。国外有研究发现,长期的抱怨会引起大脑神经递质的改变,更有可能罹患焦虑症、抑郁症等精神疾病。不仅如此,长期抱怨还会引起心脑血管狭窄。北京、上海近两年的一项研究显示,经常抱怨的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比常人高出3至5倍。

  健康的身心和随顺的生活息息相关。我们的想法创造我们的生活,而我们的话语又表明了我们的想法。抱怨,是把焦点放在我们不想要的东西上面,所谈论的是负面的、出错的事情;而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什么上面,那个东西就会扩大。所以,要从生活中驱逐抱怨。

  习惯抱怨者最大的特点在于:明明不满现状,又在害怕改变,总是沉浸在困境里,反复思考令人挫折的一面,最后陷入恶性循环中。所以,与其抱怨,不如改变。

  当你对别人不满时,改变他人的唯一途径,是改变自己对对方的看法。看到对方身上的优点,这是关系之间进行积极沟通的前提和基础。因为你对别人的态度,最终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。你与他人的关系,最终取决于你内心给对方的评价。

  当别人对你不满时,你可以对自己说:“那不过是他的固有看法罢了”,如此,可以让你卸下“武装”,驱散想要以牙还牙的冲动,或是自我否定的内疚感或负罪感。

  面对与你不合的人,告诉自己:“他永远也不会成为我的好朋友,但我没有必要非要去讨厌他。”

  希望对方合作时,把即将脱口而出的“别这样做”改为“请那样做”,它会让你得到更想要的东西,而且双方都不会有那么的压力。

  我们绝大多数的负面情绪,源于内心深处的心理需求没能得到满足。请给予自己耐心,倾听并寻找自己潜藏在不安背后的需求,然后,去满足它。(李静: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银川市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)

【编辑】:张海燕
【责任编辑】:李金香
【宁夏手机报订阅:移动/联通/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/10655899/10628889】